返回網站

正定與禪定(二)

清涼月老師

2023年4月16日

一切入定,都是控制念頭的。定中思維狀態還是相續性的,如果不控制念頭,任由這個念頭髮展,馬上就發起作用。他一直在斬斷念頭,一出現想,他馬上就用非想,我不想,他就在斬斷念頭上下功夫。不想也是一個念頭,過一段時間,他又覺著這個也不行,也就是非非想,他就又急著破這個非想,就不斷的這樣用功。無論他怎樣用功,他始終沒有那個界面,沒有那個心動,體驗不到那個執著。因為他處於執著中,所以他體驗不到執著。這就是一般禪定中,是自動退失的。

而那個如來藏狀態的人,他不是這樣,他還必須去想辦法,讓這個心能夠發起作用,發起現行,但事實上這個還是極難的。他需要費很大很大的努力才行,所以他是發不起,所以他能夠常住。第一點,他對一切就是完全的大慈悲,沒有任何的喜厭心。第二點,在這種狀態下,是能所雙亡的境界。對一切境界都是一體的,法身一體,幻化空身即法身,能所雙亡,都是一體的,自然界的一切都是你的身體,他不存在這樣的分別,也就是不退轉。

如來藏狀態和一般定中人不一樣,這就是佛教的偉大之處,他能達到這種境界,一點不退轉的境界。人們說的寵辱不驚,指一般人能夠容忍,建立在忍的功夫上。佛教就沒“忍”這回事,一切境界都處於一個恆定的狀態。

這就是非常不得了的,所有實證的人,沒法解決的問題,佛教就把它解決了,這就是佛教的根本所在。佛教如果沒有這樣一個根本的話,那就不叫佛教。外道功夫都是很高的,神通啊,禪定都是非常不得了的,過去的修行人,可以說是非常精進的,但他們就是沒解決那個問題,所以在這方面,可以說差得很遠,是一種本質的差別。

佛教的根本意義,在於解決了常住的問題,常住真心、常樂我淨, 解決一個這樣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