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家的觀心
經典上說:能觀心者,究竟解脫。觀心是證入如來藏的根本方法,是佛家核心的實證方法,也是佛家區別於其他教派之所在。
在思維演變的過程中,從如來藏(思維根本狀態)出來,執著心力迭加的第一個條件,產生第一個念頭是“我”,隨後再迭加很多其他條件。而回歸之路必須反過來,將條件減到了最少,減到如來藏的門口時,必然是唯一“我執”的狀態。當合適的外因打破這個最後的條件,破除“我執”,就回歸了思維根本狀態。
有三種類型的觀心一直存在卻不能找到這個世界的本質,分別是停留在當前狀態觀心、觀物質的演變發展(心物一體)和觀念頭之間的距離。是佛陀為我們探索出正確的回歸之路,他為我們示現的是,將條件減到最少,不加入任何觀念的觀心,住於唯一“我執”的思維本體狀態中,睹明星打破“我執”而開悟。這是高級思維本體的狀態,只有這裏最接近思維根本狀態。其他的狀態,要麼由於沒有住於“我執”而不能破除“我執”(比如走神發愣住於“我所執”)。要麼不能被外因打破(比如禪定不能被外因打破),所以,從開悟的角度來說,無論多高的欲界定,無論多高的禪定,都不如住於思維本體狀態。
證入思維根本狀態以後,能掌握思維從上向下的演變的規律,很容易證入其他定中,進而能夠掌握所有的思維狀態,達到“離一切相,即一切相”的能力。
不同的觀心
遺憾的是,停留在當前狀態觀心、觀物質的演變發展和觀念頭之間的距離,這些方式在佛陀以後的時代依然存在,並且左右著實證界的學風。所以,作為明師指導下的研究團隊,我們的語言雖略顯粗拙,卻有義務來傳承回歸之路。
觀心非常簡單,是一種究竟的簡單,簡單到只有兩個字,僅僅就是“觀心”。正是由於太簡單而我們當前的思維又太複雜,無法簡單下來,所以,如果沒有正知正見和正確的方法,做到究竟的簡單是很困難的。
現代人最常見的是停留在當前狀態觀心,用意識觀心和觀思維內容。這其實是一種用剛強心實證,這種觀心無論是理論上還是實踐中,都不可能成功。我們當前狀態的身體與“意”對應,一方面,當前狀態下的思維頻率很高,處於事相續狀態,相當於將電影的放映速度提高了千百倍,只觀到雜念紛飛,無法觀出效果。在這種狀態中觀心,要麼跟著思維內容隨想運作,也就是古人講的打妄想而不自知,要麼就壓抑排斥,強迫自己不想,根本沒有減少條件,甚至忙著觀心,故意觀心,還增加了很多條件,無法深化潛意識。另一方面,即便能進入淺的潛意識狀態中並觀出一些經驗,但由於念頭並沒有很強的吸引力,連潛意識專注都很難形成,更無法自然安住於觀心。這種狀態中的觀察能力很低,觀到的都是念頭運作的結果,觀不到細微念頭和心中觀念,更難觀到念頭起處。這樣觀心的結果是無法擺脫當前狀態,更談不上證入高級狀態。
另一種是觀物質的演變發展。沿著物質路線的實證,雖然從心物一體角度來說,觀物質也是觀心,但由於側重於物質,而且證到一定層次以後,微觀物質的吸引力非常強,潛意識會自動側重於物質去發展,無法自然轉向思維本體方向。這些實證人有很高的欲界定功夫,卻錯失了開悟的機會。
再一種就是觀念頭之間的距離。這是一種比較高級的錯誤,當觀到念頭升起時,實證人由於固有的觀念和實證習慣,會自動加入不讓念頭起的觀念而住於念頭之間的距離,這樣就證入了禪定並在禪定中發展。從心力上來比較,這種加入觀念的執著心力遠大於思維本體狀態中住於唯一“我執”的心力。從條件論來比較,禪定中所迭加的條件也多於住於思維本體狀態時的條件,禪定中的人仍然在警覺念頭和處理念頭,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客觀觀察者。
觀心的步驟
正確的觀心,同樣是觀到念頭升起時,不加入任何觀念,僅僅隨順著潛意識自然的發展演變,僅僅使用如來藏覺知的功能,覺知到念頭,念頭就會自動消失,不需要任何處理。住於思維本體狀態的時候,沒有任何方法可言,完全是自動的,直接的,最簡單的。實證人是客觀的觀察者,任憑念頭起滅,“坐看雲起時”。
觀心是否成功,取決於兩個方面,一是潛意識演變的方向,二是潛意識發展的深度。我們這裏觀心的步驟,是綜合了儒釋道的基本原理,尤其是大乘佛教和道家全真派的方法,經過明師印證、總結和梳理出來的實證理論,同時,還得到了部分學員的部分印證。
第一,擺脫當前狀態。這是觀心的基礎,也是所有成功的觀心的經驗和失敗的觀心的教訓。只有擺脫當前狀態,在潛意識的深化中才能真正觀心,只有在身體的覺受全部消失後才能真正觀心,只要我們還有一絲一毫的身體覺受,我們就一定還處在思維的事相續狀態,也就是“意”的相續性狀態。這種狀態不具備觀到和觀住所有念頭的能力,所以我們要首先擺脫當前狀態。
第二,證入欲界定。只有證入潛意識專注狀態,才能獲得那種能力。證入真正的欲界定中,這裏的介面正好可以自然的與思維本體無縫對接。欲界定是一種靜定,是帶有靜的特徵的定,正因為是定,才會有敏銳的觀察能力,能夠觀到所有念頭而不判斷分辨,此後才能住於唯一的“我執”。正因為這種定帶有靜的特徵,才能被突發的外因打破。
第三,安住於思維本體狀態。證入欲界定以後,基於正確的實證理論,在正確的觀念和正確的實證習慣的作用下,觀察念頭的各種現象,沿著思維本體方向發展,直到安住於思維本體狀態中,住於思維根本狀態的思維加上“我執”的狀態中。在這裏, 只有這裏,能力與狀態完美吻合,一旦被合適的外因打破“我執”,就回歸了思維根本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