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意義是一個古老而宏大的主題,從普通人到心理學家、哲學家、科學家、各自靈修人士和宗教人士都在思考,都有各自的答案。本文並不想標新立異地推出自己的答案,只是簡單分析一下這些方法的特徵,尤其是東方傳統文化對生命意義的探索和詮釋。
探索本質
這個世界的所有知識都是因探索本質而生成,因為實際上人的所有行為都是在探索本質。我們都從現象開始找本質,只是不實證的人是從當前狀態的思維和物質找本質,實證人是從高級狀態的思維和物質找本質。不可否認的是,任何人內心深處都有自己對生命意義的理解並受到深刻的影響。
普通人的生命觀,是對當前狀態的生命的體驗和探索。生命觀的形成,除了潛意識的因素外,與每個人的經歷、文化和教育緊密關聯。普通人的生命觀都是基於當前狀態的思維內容,差別在於側重點不同。相對於探索生命的整個高級與低級狀態的演變過程而言,普通人的生命觀只在人的身體這個階段,並受這個身體限制。
心理學家側重於思維上探索本質,研究意識和潛意識。由於心理學研究的潛意識是基於身體對應層面的潛意識,只能研究到這個身體“生的本能”和“死的本能”,只有身體從生到死這一段。心理學家不實證,也不知道人還有高級思維狀態和更低的思維狀態,物質還有高級物質狀態和更低的物質狀態,研究不到潛意識專注那部分,更涉及不到思維根本狀態。不知道與身體對應層面的潛意識,在整個潛意識中只屬於潛意識散亂部分。所以,心理學研究的潛意識在整個生命中,是低級階段,是較淺層次的。心理學在健康應用上也受限於這一點而效果有限,不穩定,不能解決更深層次的問題。
哲學家主要從個體與集體的關係入手,研究思維的個性特徵、共性特徵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作用。這種研究是基於當前狀態的對立分辯和散亂的思維內容,也是以個體的這一段生命歷程為目標,高度和視野都很有限。不像儒釋道尤其是儒家,除了想構建起社會的最大的公約數外,還力圖將生活服務於實證,創建了有利於長期實證的社會文化。
科學家主要從物質的微粒入手,研究當前狀態同一層次的物質的相互作用。直到近代的量子力學誕生,才發現低層次的心物一體的規律,才開始研究到思維與物質的相互作用。可惜的是,量子力學仍然側重於物質而忽略了思維,導致成果很有限,不能解開生命之謎。
現代靈修大部分缺乏古代靈修那種嚴格的實證標準的檢驗,方法上的最大不足是沒有培養起潛意識專注,因而坐上的境界,要麼沒有放下身見而限制了層次,要麼就是陷入靜,住於靜中而以為自己擺脫了身體。對生命的探索側重於現象,找不到本質。
儒家入世的意義
儒家的大德都是實證高手,像孟子的《養氣章》這樣的儒家著作,其實是實證經典,與個人和社會行為有很多通融的地方。儒家側重於氣的實證,很容易入世,也主動入世,很早就參與到個人行為和社會規範的制定中。雖然這種實證原理與社會規範的結合,有一些被曲解和利用等問題,但仍然突出體現了實證的幾大要點。
1、培養柔軟心。柔軟心是實證的根本,坐上實證的發展過程,就是柔軟心上升而執著心下降的過程。要想讓柔軟心自然展現而促進潛意識專注的形成,需要深厚的柔軟心。生活中過強的執著心會障礙實證進步,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需要坐下結合生活來培養柔軟心,再在坐上善巧地誘導和利用。“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就是培養柔軟心的,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
2、降低思維頻率。高頻的思維就是意識思維,在這種思維狀態中無論使用什麼實證方法,都不可能成功。坐上必須降低思維頻率,潛意識才能上升,才能證入潛意識專注。當我們平時住於慢、細、柔的狀態時,坐上也能很自然的進入慢、細、柔的潛意識狀態。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禮儀、茶藝、音樂、繪畫等,都有突出的慢、細、柔的特徵,是為了平時也能降低選擇性思維的頻率,與實證的高級狀態相應。其中,音樂、飲食、各種傳統養生術等還能直接解決身心疾病問題。中國很多獨特的文化現象都是這樣,是非常有利於身心健康的。
3、約束思維內容,訓練有意識專注。高級狀態是潛意識專注的狀態,實證的發展過程就是思維頻率越來越低的過程,就是思維內容越來越單一、簡單、專注的過程,是減條件的過程。這種功夫的訓練與人們生活中的狀態緊密關聯著,要想經常保持穩定的實證狀態,需要坐下的生活與坐上相應。中國傳統文化中的觀念、倫理、禮儀、茶藝、音樂、繪畫、各種傳統養生術的精髓,就是通過收心來反觀自己,通過約束思維內容,減少散亂,來訓練有意識專注,服務於實證。同時,能減少情緒化運作,非常有利於身心健康。
高頻和長時間運作特定的思維內容,是我們身心疾病的根源,它引發我們強烈的情緒化反應而帶給我們痛苦,損害身心健康。如果真正將儒家的實證成果應用好了,就能解決當今的個人和社會的很多突出問題。
道家出世的意義
道家更注重丹和丹以上光的層次、虛的層次的實證,這些層次需要出世修才能安全、順利和穩定,所以道家的修行人除了傳承推廣外,在集中突破階段都在深山老林中實證。正因為道家與儒家一直共存於中國傳統文化中,道家也有很多出世的時候,所以道家與儒家有很多交流,人們比較熟悉的老子與孔子的對話就是一例。儒家也借鑒了道家的很多思想理論和實證成果,在基本觀念和思想上是相通相融的。在歷史發展中,很多東西已經分不清是道家的還是儒家的了,對於我們來說,沒有必要去區分,兩家都是力求親身去探索和驗證這個世界的本質,探索生命的意義。
道家的修行雖然出世,但在社會實踐時,在推廣、應用中,仍然入世。道家有自己獨特的入世方法,尤其在全真派興盛時期,道家的實證人不計其數,一度達到巔峰。道家對高級狀態的描述、實證功夫的應用等,一直是中國傳統文化中最神奇的部分。對於不實證的人來說,是奇妙玄幻的故事,對於實證人來說,是層次的問題,是可以引導自己精進實證的。
道家入世期間的實證和規章制度的建立,同樣是為了培養柔軟心、降低思維頻率和約束思維內容,從而服務於實證。當今中國傳統文化中的觀念、乃至整個中國人的集體意識中,無不滲透著道家的思想和思維模式。道家的站樁、太極等這些初級階段的實證訓練方法,武術等這些製造動極生靜的訓練方法,如今仍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成為中國獨特文化現象的一部分,在引導人們去探究生命的意義。
佛家自在的意義
佛學證入了這個世界的本質,了知整個世界的全部和生命的真相。對於站到山頂的人來說,再沒有所求,再也沒有無法遏制的退失,唯一能做的只是隨緣傳播這門究竟的科學。佛教傳入中國後,以其究竟的實證成果,寬宏的容量和靈活善巧的傳播方法,很快與中國傳統文化融合。佛教與儒家和道家一樣,將所有坐下的事務,都用來服務於實證,從建設鎏金鑲玉的高堂大殿,到念誦、唱頌、儀軌,到走路、吃飯、睡覺等等一切可以利用的事務,都加以改造,用來服務於實證。這些同樣具有在坐下培養柔軟心、降低思維頻率和約束思維內容等作用,從而有利於實證人在開悟前,經常穩定地證入高級狀態。
儒家和道家之所以借鑒佛家的經驗,儒釋道之所以能夠融合,是因為研究成果都突破了時空,達到了一定的階段。相對於普通的發現方法來說,儒家和道家都發現,除了我們當前狀態的思維狀態和物質狀態外,還有各種層次的高級和低級思維狀態和與之對應的高級和低級物質狀態,都發現了生命更深層次的意義。而探索到生命究竟的意義,儒家和道家是在“三教合一”之後,解決了實證的終極問題。
由於中國古代的實證非常普及,很多文人都熱衷於實證,實證中的很多理念、方法、境界等專業術語,傳播到世間並流傳開來。比如:癡心妄想、自作自受、灰飛煙滅,六根清淨、大千世界、不可思議等等,成為了漢語言中很多耳熟能詳的常用辭彙,大大豐富了語音文字的內涵和外延。在漫長的實證史中,通過無數人對不同層次的實證的講解、體驗和驗證,佛家的生命觀、思維方式完美融入到傳統文化中,深深嵌入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基因。
高級指導低級
在實證成果的社會應用方面,將本質與現象關聯起來的《易經》,是最接近本質的科學,是群經之首,是古代中國所有應用學科的基礎學科,指導了幾千年中國人的人生價值、人際關係、健康醫療、農業水利、建築園藝、軍事外交、社會規範、思維方式等等各個方面。在個人行為方面,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的修為,能夠最好的服務於實證,也非常有利於身心健康,有利於安居樂業的社會發展目標。倫理、道德、禮儀、茶藝、音樂、繪畫、武術、養生術等獨特的文化現象,也是服務於實證的,同時有利於社會朝這個世界的本質發展。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修身養性的實證原理,是究竟的科學規律,深諳了生命的真正意義。
有學者認為中國並沒有本土的宗教是有道理的,儒釋道形成初期都不是宗教,都是以實證為核心的科學探索。由於中國傳統文化是以實證為核心,崇尚的是個人修為,修行的功夫,實證的層次,並不崇尚西方文化的那種彪悍勇猛,也不是為了開疆擴土。近代受西方文化的影響,《易經》等實證成果的經典都被當作迷信打擊和拋棄,導致了近代中國傳統文化的斷層。這一點是很多現代文化學者不能理解的,也導致了他們研究的層次,遠離了傳統文化的核心。如果突破當前的時空,用歷史發展的眼光看,生命的意義不在於用執著心去製造事物,東方傳統文化的核心不是去服務於執著心的事物。
經過歷代儒釋道文化傳承者們的努力,在這片土地上,構築起這個世界獨有的以服務於實證為核心的中國傳統文化。中原大地一度全民實證,是最好修行的地方。對於個人而言,利用好當今這個和平的世界氛圍,實修實證去探索生命的本質,才不枉我們這次所獲取的人身。即便我們修不到古人那樣自主生死的層次,證入自主健康的層次還是很容易的,自己解決一般的疾病,遠離重大疾病,也可以獲得健康快樂的人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