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修行故事的實證原理之攀藤食果

這個故事有幾個版本,我們選擇一個用實證中的原理來淺析。故事說,一個人被老虎追到懸崖絕壁邊下,無路可退之際,發現懸崖邊的一顆松樹上,有一根藤蔓垂下,於是他攀著這根藤蔓拼命向上爬,老虎在藤下麵虎視眈眈地看著他。松樹上面有一白一黑兩只老鼠,正在啃食藤蔓的根,已經啃掉了一半。這個人爬著爬著,看見懸崖上生長著一些野果,看上去非常鮮豔可口,他完全忘記險境,忍不住伸手去採摘野果。

一般都講到這個故事反映了世事無常,也反映了當前思維狀態下人的貪婪和健忘。作為實修實證的人,可以結合實證情況來理解。

險境寓意思維衍生狀態的境界。這個現象的世界本來就是無常變故的,一切有生的事物是必然要走向滅亡的,這是客觀規律。

藤蔓寓意實證。是脫離險境的唯一方法,唯有實證才能真正看破這個現象的世界。在擺脫痛苦兇險的同時,連同短暫的、低級的快樂一起拋棄,回歸思維根本狀態。只有思維根本狀態是不生不滅的大自在。這個人認識到無常兇險而攀上藤蔓,寓意走上了實證的道路。

野果寓意誘惑、岔路。誘惑有兩種,一種是世間短暫美好的事物的誘惑。當實證沒有進步時,實證人體驗不到高級狀態帶來的高級的快樂,很容易被外界的誘惑帶走。比如吃了很多年的素食又吃葷,出家多年又要還俗等等,都屬於這一類。

另一種是,很多人由於實證有所進步,很容易克服實證路上的寂苦和外界的誘惑,卻很容易被實證路途的風景所惑。在意識向潛意識轉化、穩定和深化的過程中,實證人都會體驗到各種各樣的境界,有的是物質方面的,有的是思維方面的。尤其是在意識向潛意識轉化、穩定期間,眼耳鼻舌身對微觀物質的感觀、靜的美好、主觀感覺等等,都會引發追求心而障礙潛意識轉化和穩定。在潛意識深化階段,更有極其美好的物質和思維境界、高級功能等,這些境界比鮮美的野果更加迷人,迷失過古往今來無數的實證人。對境界的執著,對法的執著,很容易忘記出發的初衷。就像這個人一樣,一開始是拼命向上爬的,是精進實證的,但沒有解決選擇性思維的問題,仍然選擇野果去運作,被這類思維內容帶著跑了。對理論理解不透徹的實證人,甚至還以品嘗到這些野果為榮,完全脫離了正確的實證方向,走上了岔路。實證是究竟的科學,在有限的人生中,任何一點點執著於路途境界的,都不可能到達山頂。

黑白老鼠寓意日夜更替中時光漸漸流失。懸掛在破損的藤蔓上的實證人,唯有精進實證,奮力向上,趕在藤蔓斷裂前,也就是趕在人生結束前,儘快獲得根本性突破,到達山頂才能徹底擺脫險境。

懸崖的頂部寓意開悟,寓意證入思維根本狀態。

按照條件論,實證的過程,實際上是用方法論中的破壞法,一路破壞當下思維的構成條件的過程。先破壞各種低級思維狀態的條件,證往高級狀態。再破壞各種高級狀態的條件,使得條件越來越少,直到破壞最後一個迭加的條件,就再也無法破壞了,就是根本了。這是古往今來無數大德驗證過的,任何人用任何方法都無法破壞的狀態,如金剛一般破萬物而不被萬物所破,這就是這個世界的本質,就是證入了如來藏。經典中還有“楞嚴大定”、“金剛大定”等名稱,都是講這種思維根本狀態。

反過來,任何不使用破壞法所證入的、還有可以被破壞的條件的;不是將條件減到最少後因外因破壞的;不能完全自主、自由的;不能“離一切相、即一切相”,了知一切而還有任何疑惑的;坐上還有任何方法維持的;有來有去而不能遍一切處的等等,都是有其他條件構成的,都有生滅的過程,都不是思維根本狀態。

宏大而堅定的志願、正知正見形成的觀念和正確的實證習慣,能確保我們一直走在正確的回歸之路上。如果用直指核心的實證的寓意來延續這個故事,就是在攀登的過程中,實證人沒有理會任何野果、蟲蛇,在藤蔓斷裂前,順利登上了山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