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意識探討之靜的演變

我們當前只有“動”與“靜”這兩種狀態。有過入定經歷的人都知道,要想入定,必須首先進入“靜”的狀態,經過一個從動到靜的轉化過程,並以“靜”為基礎,準確把握靜的演變方向,才能繼續向更高級的思維狀態實證。無論對實證還是對健康而言,靜的演變方向和層次非常關鍵,非常重要。這裏我們只做簡要的講述。

一、思維與身體的靜

我們講的靜包括思維和身體。大部分人認為身體的靜比較容易做到,而做到思維的靜比較困難,常常一上坐身體雖然靜止了,思維卻還在天馬行空。那是因為一般人把身體作為一個整體來認識,如果從細微處看,這個身體的很多動的特徵,比如肌肉的緊張也與靜的層次嚴格對應著,呼吸、心跳等,與思維上靜的層次嚴格對應著。

這種對應關係由於需要較強的觀察能力,所以只有實證人在穩定的靜中才能清晰和豐富地體驗到。當思維真正靜下來時,緊張慢慢消退,呼吸、心跳的頻率會慢慢降低。靜中的潛意識只有以專注的形式才能真正深化,當專注慢慢形成,身體上的靜也會同步深化,實證人能發現並且能放鬆那些平時體驗不到的深層次的緊張,呼吸也會變得非常微弱,達到道家所稱的胎息的狀態。所以無論動還是靜,都同樣遵循著心物一體演變的規律。

二、靜的轉化與演變

靜可以向三個方向演變發展,第一個方向是向昏沉發展,就是我們最熟悉的睡覺的過程。我們每天重複著這種體驗,潛意識把這個過程運作得行雲流水。靜向這個方向的轉化過程就是昏沉。昏沉也分為很多層次,有淺昏沉、細昏沉、深昏沉等,昏迷也是一種比較特殊的深昏沉。

第二個方向是向清明發展,這個方向有一種是在意識狀態中,形成忘我的專注,比如畫家,能夠忘記了時間、空間,甚至忘記了身體。另一種是坐上在向禪定實證過程中,是潛意識專注正式形成前的一個階段。這兩種狀態中,後者由於基本不使用宏觀身體,狀態高於前者。它們共同特徵是有較淺的潛意識狀態,頭腦高度清醒,所以稱為清明的靜。

第三個方向是向專注發展,由於這個過程與身體關聯比較緊密,是身體從宏觀向微觀演變的過程。在潛意識深化的作用下,專注穩定的形成後,就證入了真正的微觀物質,就證入了欲界定。

三、專注的靜——靜定

專注的靜是通過在潛意識發展中培養專注而形成的,佛家在靜的階段,主要利用放鬆和觀呼吸的方法渡過專注的靜的階段。但佛家並沒有只沿著物質路線前進,而是在欲界定初級階段,通過觀心轉向思維方向的實證,證入並安住於思維本體狀態“坐看雲起時”,利用靜定這種特殊的潛意識狀態能被外因打破這個特徵,證入思維根本狀態中。

在靜的演變中,道家有非常豐富的實證方法,積累了很多經驗。他們借助身體,沿著物質演變發展的方向,伴隨著潛意識的深化,把各個階段的現象、功能描述得非常細緻。坐上緊緊抓住對物質特徵的體驗,同時調整思維,根據不同深度的潛意識中對物質的體驗,把物質的特徵分為覺受、氣流、不同層次的氣痞、普通氣機、大小周天、丹、光等階段。大小周天並不是一個必然經歷的階段,在一些特殊情況下,可以跳過這個階段直接證入丹。丹是真正的氣機,是微觀物質向自由物質的過渡,兼具氣和光的特徵,具有特殊的階段性意義。

道家的前輩們前赴後繼,歷盡千辛萬苦,證入了很高的欲界定,掌握了所有的物質,卻不能“離一切相”,不能解決根本性的問題。在全真派借鑒了佛家經驗後,終於做到了真正的“性命雙修”,並規劃了科學的“先性後命”的實證路線,從而完成了兩家在本質上完美的融通。

四、三種靜對健康的作用

關於昏沉的靜也就是睡眠對健康的意義,現代醫學、養生學、心理學等做了深入的研究,大體上能夠休養身體,相當於起到汽車定期保養的作用,我們這裏不再贅述。

清明的靜,是沒有實證功夫的人所能獲得的最有益於身心的狀態。從統計學中發現,長壽的人群都是經常住於清明的靜的人群,比如畫家等,一方面他們以專注減少了散亂,他們的思維內容相對單一,選擇性思維頻率相對較低,減少了對身體的消耗和干擾,另一方面,由於心物一體,清明的靜對應最初級的微觀物質——“精”,這種精微物質對身體有很好的保健作用,在頭髮、皮膚的外觀可以看到,表現為一種健康獨有的光澤。如果長期獲得精微物質能夠保持相對的身心健康,再滿足其他一些要素,可以延年益壽。

專注的靜需要依法實證到一定的潛意識深度才能獲得,證入欲界定以後,在思維內容上,實證人忘記了時間、空間和世俗的事務,每時每刻每秒都在潛意識狀態中,體驗著微觀物質和覺知著思維現象,先是用微弱的調整(仍然有執著心力)的方法,來解決實證中的問題,最後僅僅用覺知的能力就能深化潛意識。定中的身體,那些與意識思維對應的肌肉緊張全部消失,身見逐漸放下,微觀物質集中、美好、自如,與微觀物質保持著心物一體的狀態。這是一種微觀物質的生理狀態,人的宏觀身體就是由這種微觀物質演變而來,並且決定著宏觀身體。證入這種微觀物質就能從微觀改變了宏觀。住於定中的時間越長,層次越高,身體的改變就越大,直至徹底解決所有的身體問題。

從實證層次來說,專注的靜並不是很高的狀態,卻具有轉換實證方向的特殊意義。從健康的角度來說,欲界定能帶來高質量的身體健康,這種健康的身體,常常還伴隨著其他一些特殊的心理和生理現象,不實證的人無法體驗到。古代修行人修到一定層次後,從不擔心健康問題,在思維本體學的欲界定培訓班中,幾百個入定同修甚至還沒有入定的同修,都有不同程度的深刻體驗,他們所證入的層次越高,身體改變越大,這種實證的附帶效應,是古今中外的人都能驗證的客觀的規律。與常人認識的營養帶來健康、運動帶來健康、快樂帶來健康等相比,實證人是從更高層次來認識健康的,是以掌握高級狀態的方式,把高級的健康方法應用到生活中。高質量的健康來自於高質量的專注,也就是專注決定健康,真正的身體健康來自於潛意識專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