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眼是修行人證得的神通,道家稱之為“天目”、“天心”、“祖竅”、“玄關”等,《道德經》中有“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牖,見天道。”的描述,佛家經典中有更多豐富和詳盡的記錄。
六道中根據思維頻率和思維內容等特徵分為很多層次,從實證人的角度體驗是有很多狀態,每種狀態都有自己的個性特徵,這些特徵會產生相應的功能。人的狀態具有本狀態的功能,比如邏輯思維是人道所具有的,天人就沒有我們這種邏輯思維。天眼、天耳等,這些在當前狀態看來的神通,其實是當前思維狀態所沒有而高級思維狀態所固有的功能。比我們低的狀態同樣具有他們那個狀態的功能,比如鬼眼、感應等。
從執著心角度而言,六道中是以執著心的強弱劃分高低層次的。人的狀態是比較靠下的狀態,而且是一種比較特殊的狀態,屬於一種中間狀態,短暫而不穩定,兼具上面的天道和下麵的鬼道的特徵。專注接近天道,昏沉接近鬼道。這兩個特徵如果應用得好,是非常有利於修行的,所以古人說“人身難得”。與人的狀態相比,層次越高,思維頻率越低,潛意識專注越高。層次越低,思維頻率越高,潛意識散亂越嚴重。從當前狀態出發,如果方向向上,意識可以轉化為潛意識專注,證入高級狀態,同時獲得高級狀態的功能。也可以向下轉向潛意識散亂,證入鬼道等,獲得低級狀態的功能,就是《楞嚴經》講述的“陰魔”。由於人道更靠近下麵的層次,思維特徵更接近於下麵的思維特徵,向下發展更容易,睡著甚至昏沉就可以“證入”下麵的層次,所以鬼道也是人的大本營。
修行人實證時,破壞當前狀態的特徵,就能離開當前狀態,與其他狀態的特徵相應就能證入其他狀態。一旦以專注的形式與高級狀態穩定的相應,就會穩定地證入高級狀態,定中就會自然具備那個狀態的一些功能。由此證得的天眼,隨證入的層次分為很多層次,這些層次由修行人所證入的層次決定。隨著向上的層次的發展,天眼會具備更強大的功能,經典中描述的天眼通的層次,從現代的語言角度講,就是由潛意識深度決定。
由於心物一體,當潛意識狀態達到某些特殊階段時,比如禪定的高級階段,實證人是側重於思維的,離開了一般意義上的有形物質,證入只有思維的狀態,物質世界以另外的形式存在。而一旦證入思維根本狀態(如來藏),必然會“離一切相”,物質以一種更特殊的沒有相的原始能量的形式存在,雖然沒有相,但實證人“了知一切”。在八地以後,就具備了穩定的“即一切相”的能力,沒有了有相與無相的分別。
這裏講的天眼是基於潛意識狀態中的專注,靜中也有一些特殊視覺現象,靜雖然也是潛意識狀態,但由於不具備專注的特徵,所以這種視覺功能相對低級,不屬於天眼通。真正證得天眼,是在完成意識向潛意識轉化和穩定以後,在深化過程中所證得的。這個過程伴隨著執著心下降的過程,伴隨著思維功能的演變,當前的普遍性留意和選擇性注意這兩種思維功能會合二為一,也就是從當前的只能對一個點形成專注,演變為定中對整體的專注。在思維內容方面同樣有變化,主要表現為喪失了邏輯思維的內容,沒有了“應該怎樣”這類推理,變成了一種類似於僅僅“是這樣”的客觀、直觀的覺知。而一旦要起念去想“為什麼會這樣?”或者想要理解那些境界的邏輯意義,那就是明顯的念頭升起,如果觀不住這個念頭的升起,就會很快退失下來,回到當前狀態,喪失高級狀態的功能。我們培訓班上就有一些同修經歷過這種退失。
佛家從更究竟的角度看待天眼通等這些神通,一切神通無非是路邊風景,善加利用也有利於修行,如果執著於神通變化,仍然是執著心較強的表現,必然障礙繼續前進,耽誤實證人的行程。只有證入思維根本狀態,才會體驗到,一切神通不過是幻相和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