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意識探討 睡眠與入定

 

清涼心語

實證方法雖然非常非常多,但這些方法毫無疑問都是對潛意識的研究,研究意識向潛意識轉化、穩定和深化。所達到的結果,就是潛意識專注。無論你用任何方法進行實證,無論是佛家、道家還是儒家等等,只要你是實證的,你就必須首先解決潛意識的問題。

——清涼月老師

一、死亡現象

人的死亡過程,就是一個進入深昏沉的過程,不可遏制和不可逆轉的昏沉籠罩而來,一個暈眩就陰陽相隔了。接著會經歷一段類似於夢那樣的潛意識中散亂主導的狀態,再睜眼一看,又一世來臨,又完成一次“分段生死”。

二、睡眠與入定的異同

人的狀態是整個思維演變過程中的一個特殊階段,兼有專注(散亂是特殊形式的專注)和昏沉兩種特徵。如果偏向昏沉就是接近“惡道”的狀態,執著心力較強。如果偏向專注就是接近“天道”的狀態,執著心力較弱。從執著心所對應的思維狀態而言,執著心的強弱,對應潛意識狀態中的散亂和專注。

從當前狀態出發,我們有兩種進入潛意識主導狀態的方法,一種是睡眠,通過昏沉中的走神睡過去,思維住於體驗這個身體靜的狀態,或者自動運作形成散亂的夢的狀態。另一種是入定,入定是通過實證方法擺脫低級狀態的特徵,完成意識向潛意識轉化、穩定和深化,是潛意識專注主導的狀態。

二者的相同之處,都是潛意識主導的狀態,都較穩定,思維自動運行,沒有身體覺受,感受真實等。不同的是,夢是潛意識中由散亂主導,隨想運作,沒有自主性,隨波逐流,境界昏沉陰暗。定是潛意識專注主導,一心不亂,保留著一種心力很弱的主動性,境界清明光明。二者以境界的光明度,代表在六道中所處的層次的高低。當然,由於沒有消滅執著心力,六道中無論多高的定,都有執著心力,只是執著心力強弱有所不同。

三、解決睡眠的意義

從上面所述可以看出,夢與定的區分,主要以潛意識中專注或者散亂來區分,解決這個問題就解決了我們在潛意識中是向下演變還是向上演變的問題。從當前角度而言,就是解決“分段生死”的關鍵。實證人達到什麼程度可以解決這個問題?這個標準就是能夢中實證乃至斷除睡眠。道家在走完“大小周天”以後,通過氣機解決了潛意識散亂,這時候的身心發生了很大的改變,保持好這種狀態就進入“丹”的階段,就斷除了睡眠。佛家從思維入手證入初禪,也斷除了睡眠。當然,證入丹和證入初禪以後,都有一個逐步穩定的過程,會有各種反應,隨順這些反應的過程就是逐漸斷除睡眠的過程。

但如果沒有證入思維根本狀態,這些都會退失,這種退失不僅僅是某一坐的坐上必然退失下來,平時的功夫也不穩定,狀態起起伏伏,很難一直保持好的實證狀態。專業人員環境清幽,事務簡單,退失相對較少。一般居士更難長期保持,這一點,證到的實證人自己心裏都清楚。

證到這個層次,還會同時解決疾病和飲食等問題,這些以後再專題討論。就連續修行的意義而言,這裏具備瞭解決下一世不落“惡道”的能力,也具備了一定的快速入定的能力。經常入定的人是無需睡眠的,因為入定對身心的恢復效果,遠遠高於睡眠。我們培訓班裏,所有初步證入欲界定的同修,普遍驗證了定中的休息效果,定中的十幾秒鐘就可以消除身體疲勞,下坐後都是滿血復活,精神煥發,身輕如燕、飄飄欲仙。證入更高層次的同修體驗更加深刻。

四、利用睡眠實證

很多精進的實證人都體驗過夢中實證,這是由於精進心驅使,是心的自然趨向。思維由於慣性,會在夢中延續白天的活動形式和內容。普通人白天執著於生活,夢境就是生活中的事務。實證人白天專心實證,所做的事務也是服務於實證,這種習慣能一直延伸到睡眠中,會自然、自動地進入夢中實證。夢中實證的層次與坐上的層次緊密關聯,如果平時坐上不能在潛意識狀態中初步形成專注,夢中也很難形成專注。所以,“夢幻光明”也有很多層次,有的人能進入光明的夢境,但隨著境界走了,不能提起實證。有的人能在噩夢中提起實證,立刻脫離惡境。有的人能在光明的夢境中不被任何境界帶走,能很快提起實證,證入更高的定中。

夢中實證有一些天然的優勢,夢中就是潛意識狀態,不需要經歷那個意識向潛意識轉化的過程,夢中沒有身體的障礙,無需經歷逐步身空這個環節,可以直接在思維上用功。但也正是由於夢中沒有身體的覺受,而初級欲界定是借助身體覺受實證的,所以很難在夢中提升欲界定的層次,除非能夠經常證入身空的狀態。這種情況的實證人已經養之有素了,一般已經斷了睡眠,無需夢中實證。他們的實證就是打瞌睡,利用昏沉快速擺脫散亂,進入穩定的潛意識狀態,迅速入定,達到這個層次就是“智者無夢”了。